东莞中小企业出海不踩坑(一):3大误区+5步低成本应对法 | 出海专栏
作者:方超律师,广东广信君达(东莞)律师事务所涉外法律专业委员会
从长安的电子配件、虎门的服装,到厚街的家具,东莞的产品遍布全球。根据东莞市商务局的数据,2024年东莞的出口额再创新高,其中超过七成都是充满经济活力的中小企业贡献的。很多老板不再满足于代工,开始做自己的品牌,直接把货卖到东南亚、中东,甚至欧美。
机遇喜人,但挑战也现实。我们接触过一个长安做蓝牙耳机的老板,产品刚在美国有点名气,就收到了外国公司的律师函,告他专利侵权,瞬间冻结了所有跨境电商平台库存,直接损失几十万美元。还有一个虎门的服装厂,给迪拜客户发了一批货,合同里没写清楚纠纷的管辖地,结果对方拖着尾款不给,打跨国官司的成本比货款还高,最后只能自认倒霉。
这些不是故事,是每天都在发生的真实案例。出海的法律风险,就像水下的暗礁,看不见,但撞上一次就可能让企业元气大伤。本系列文章的目的,通俗易懂地帮各位老板看清这些“暗礁”,并学会如何绕开它们。今天这第一篇,我们先来个总览,打好基础。
在深入风险之前,我们必须先破除几个在老板圈里流传甚广的错误观念: 真相:只要你的产品卖到那个国家,或者你的客户数据涉及那个国家的用户,你就必须遵守当地的法律。比如,卖到美国的玩具要符合CPSIA(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出口欧盟的电子产品要符合RoHS(有害物质限制)指令。否则,面临的就是罚款、退货甚至市场禁入。 误区二:“做生意靠关系,合同就是走个形式。” 真相:在国际贸易中,“关系”非常脆弱。一份严谨的合同是你唯一的护身符。它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尤其是在付款、交货和争议解决上。没有它,一旦出问题,你连打官司的依据都没有。 误区三:“搞专利、请律师太贵,我们小企业玩不起。” 真相:这是最大的误解。出事后请律师打官司才是真的贵,提前做基础的商标专利布局、请律师审一份合同的成本,可能只是你一笔小订单的利润。这笔钱是投资,不是开销,它帮你省下的是未来可能高达百万的损失。 想明白了上面的误区,我们再来看看具体的风险。对东莞的中小企业来说,风险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知识产权(IP)风险:这是最高发的风险区!你的产品设计、品牌商标,在出海前有没有在目标国注册?如果没有,很容易被当地人抢注,或者被指控侵犯他人权利。这在电子、家居、玩具等行业尤为突出。 合同与合规风险:和海外客户的合同是否严谨?付款方式、交货标准、违约责任都写清楚了吗?产品是否符合目标市场的强制性标准(如CE认证、FCC认证)?是否了解当地的反商业贿赂法规?这些都是基础,但最容易被忽略。 数据隐私风险:如果你做跨境电商,或者有自己的海外独立站,就一定会收集客户信息(姓名、地址、邮箱)。这些数据如何存储、如何使用,都受到法律严格监管,尤其是欧盟的GDPR,违规罚款可高达全球收入的4%。 财务与税务风险:海外收款用什么账户?利润如何合法地转回国内?目标国是否有我们不了解的税种(如销售税、增值税)?这些问题处理不好,不仅会侵蚀利润,还可能带来合规风险。 了解风险是为了更好地防范。下面这个“五步法”是我们为中小企业总结的低成本启动方案,不需要组建法务部,只需要你花一点时间和极少的预算。 第一步:善用免费政府资源 出海前,先上“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贸促会”的官网,以及东莞市商务局的网站。上面有各国贸易政策、关税查询和风险预警,全是免费的。花时间研究一下,能帮你避免最基本的错误。 第二步:使用标准化合同模板 不要自己瞎写合同。可以参考标准合同模板。关键条款(如付款、管辖法律)一定要写明。特别建议:在争议解决条款中,如果是诉讼,约定由中国法院管辖;如果是仲裁,约定由深圳国际仲裁院仲裁(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决定)。这比去国外打官司的成本低至少80%,而且裁决结果在世界多国都受认可。 第三步:购买出口信用保险 联系“中国信保(Sinosure)”,他们有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普惠性保险产品,一年几千块的保费,就能保障你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出口订单,防止海外买家赖账或破产。这笔钱绝对不能省。 第四步:完成核心IP的基础布局 至少把你的核心商标在主要目标市场(或准备去的市场)注册下来。通过马德里体系一次可以申请多个国家,成本可控。这是出海的第一步。 第五步:组建一个“出海学习小组” 怎么做:拉一个微信群,把你的报关员、货代、会计,以及几个同样在做出海的朋友都拉进来。定期分享遇到的问题和学到的经验。抱团取暖,信息互通,是中小企业最好的成长方式。 思维转变:抛弃“小富即安”和“关系万能”的旧思维,树立法律合规意识。 风险识别:重点关注知识产权、合同、数据和税务这四大核心风险。 低成本防范:用好政府免费资源、标准合同、出口信保和基础IP注册,构建第一道防线。 行动起来:别只看不做,马上用下面的清单自查一下。 请用“是/否”回答以下问题,如果“否”超过3个,你就需要高度警惕了! 1. 我的核心商标是否已在主要出口国注册?是/否 2. 我与海外客户的每笔订单都有书面合同吗?是/否 3. 合同中是否明确约定了对我们有利的法律管辖和争议解决方式?是/否 4. 我是否了解产品出口到目标市场必须满足的认证标准(如CE/FCC)?是/否 5. 如果我做电商,我是否了解目标国的数据隐私法规(如GDPR)?是/否 6. 我是否为我的出口业务购买了出口信用保险?是/否 东莞的企业家们以务实、敢闯著称。今天,出海这片更广阔的天地,需要我们不仅有勇气,更要有智慧。法律合规不是束缚,而是保护我们走得更远、更稳的“安全绳”。 希望这篇文章能为你提供一个清晰的起点。作为扎根东莞的涉外律师,我深知各位老板的不易。如果你自查后发现风险较高,或在具体操作中遇到困惑,欢迎随时与我们交流。 本系列的下一篇文章,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小企业最头疼的问题——《知识产权风险与东莞企业的低成本保护策略》,敬请关注。 方超律师 电话/微信:13712271759 涉外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商事争议解决 | 涉外法律服务 | 刑事辩护 专业背景 方超律师本科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后免试保送至同济大学获得法律硕士学位。2015年获得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证,持有证券、基金从业资格证,并通过注册金融分析师CFA一级考试,是兼具扎实法律功底与金融视野的复合型律师。 核心优势 方超律师曾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事仲裁大赛季军”,专注于处理重大、复杂的商业纠纷,尤其擅长在不利局面下实现突破。其办案风格以严谨的证据链构建与深刻的法律逻辑推理见长,善于穿透案情表象,直击核心争议。 尤其是处理证据条件不利的疑难案件,即便在缺乏关键证据或“零证据”的困境下,也能深度挖掘事实、重构证据链,为客户打开诉讼突破口。 他拥有处理高难度、大标的案件的卓越能力,曾处理了标的额近10亿元的中外合资公司纠纷,及标的额2.48亿元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 专业领域 ●涉外争议解决:具备出色的跨文化沟通与法律服务能力,曾成功代理了多起与全球前十强企业的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并为涉及新加坡、香港、西班牙、马来西亚及东南亚多国的跨境合同与知识产权合作项目提供综合法律支持。 ●公司股权与重组:曾主导大型国企的重组改革专项法律服务,业务涵盖清算、分立、改制及股权转让,并为数十家企业构建与优化股权架构。 ●刑事辩护:曾多次为涉及知识产权、赌博、诈骗、非法经营及职务犯罪的当事人成功争取到不起诉、缓刑或较轻量刑的理想结果。 工作语言 方超律师的工作语言包括中文(普通话和粤语)、英文,同时具备德语沟通能力。 免责声明:我们是专业服务东莞本地企业的涉外律师。这篇文章是我们经验的总结,旨在科普,不构成任何具体的法律意见。每家企业情况不同,出海前请务必咨询专业人士。 作者 | 方 超 校对 | 王 魏 审定 | 张兴永误区一:“我的工厂在东莞,国外法律管不着我。”
排版 | 黄丽莹